2013年陜西事業(yè)單位招聘面試熱點:拼同學
熱點概述
2012年8月5日,據《三秦都市報》報道,陜西西安一學生明明學習成績一般,如果在轄區(qū)的中學上學的話,根本沒必要額外花錢,其家長卻想方設法花8萬元在名校報了名。
對此,家長的回答是:“你太落伍了,我讓他上名校,并非要讓他學習多好、能考上名牌大學,而是讓他交一幫名校里的好同學,你想想,名校里的那些同學都很厲害,就業(yè)后在各行各業(yè)肯定是出類拔萃,我兒子有了這些同學,就有了強硬的關系網,以后在社會上辦個啥事情不是很容易的嗎?”
這位家長用心良苦地想為孩子提前積累人脈資源,以便孩子將來有一幫出色能干的同學扶持。這位家長的做法,被網友戲稱為“拼同學”。
相關評論
國家二級咨詢師南林君:家長的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過早地把成人世界的游戲規(guī)則灌輸在孩子身上,將會造成孩子過早地“成熟”。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社會學專家石英:如果每個人憑著自身的能力,獲得相應的社會位置,如果辦事不需要那么多關系,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拼爹”之后流行“拼同學”?》:人脈固然重要,可能力來自自身,還是應當重視對道德觀念以及個人素質的培養(yǎng)。
《“拼同學”引熱議 網友呼吁別讓孩子過早有關系意識》:一方面接觸所謂的“上層社會”,有助于將來拓展優(yōu)質人脈;另一方面,孩子如果把握不好度,極易誘發(fā)愛攀比等不良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拼爹”之后又出現“拼同學”,靠天?靠地?靠自己?》:無恃可“拼(憑)”的家長,退而求其次選擇“拼同學”,勸之以“害子論”沒有意義,宣彰“靠天靠地靠人不如靠自己”沒有聽眾。對賤如草芥的個體公民來說,適應(社會)比排斥更有生存意義,他們花錢“拼同學”是無奈之舉,也是一種生存之道。
模擬題
據報道,陜西一家長花費8萬元高價送成績平平的孩子去名校,只為結識一批好同學,以后辦事有關系,被網友戲稱為“拼同學”,你怎么看待這一現象。
參考解析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一個人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可以說整個人類社會就是一個由人組成的關系網絡。但過分強調“關系”而忽視了人本身的能力來構建社會關系網絡的話,不僅是對人類自身的嘲諷,更是對形成了幾千年的人類社會的一種挑釁!捌赐瑢W”正是后一類“關系文化”最典型的體現。
從“拼爹”到“拼同學”,本來正常的關系文化在公眾的視野中逐漸異化為一種投機的手段,在這個過程中被強制拖累的不僅僅是“拼x文化”的始作俑者,還有孩子、學校和社會公平。
第一,對孩子身心思想的強制壓迫。孩子入學本該是接受教育、啟蒙思想、強化個人能力的,但大人過早過多的把成人世界的游戲規(guī)則強加在孩子身上,無疑是一種舍本逐末的行為。孩子的思想是單純的,孩子接觸社會建立關系的過程是逐步進行,強制灌輸“靠關系、攢人脈”會給孩子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怎么好,在名校學習成績可能會差很多,跟不上同學的平均水平會讓孩子產生自卑感,同樣不利于孩子順利發(fā)展。
第二,破壞學校的教學氛圍。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雖然也可以建立同學友誼,但這種關系是純潔的、純粹的、不摻雜絲毫目的的。過多的強調靠關系辦事,建立人脈、搭后臺會給學校的教育氛圍蒙上過分功利的陰影,對社會、對學校、對學生都是不利的。教育若失信于民,國家便失去了發(fā)展的未來。
第三,妨害社會公平。為什么花8萬就可以進名校?孩子的成績平平,是家長托關系走后門硬把孩子送進名校的。用金錢來收買教育名額是違背法理的,對其他入學的尤其是沒有進入名校的普通學生來講是絕對不公平的,對國家公民平等享受教育資源的權利是不公平的。而家長把這種違法亂紀的規(guī)則強加在孩子的思想上,這孩子長大之后會不會也像家長一樣用金錢來破壞社會公平呢?答案是肯定的。
自然,出現這種情況絕不是一日而就,也不會是個例,我認為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個別家長強烈的功利心導致思想失范。社會中,靠關系來辦事絕不鮮見,從個別事例中家長能夠看到“關系”在社會中的作用,而“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自然希望社會 “關系”帶來的好處能更快的讓孩子享受到。如此,花8萬讓孩子進名校建“關系”也就順理成章了。
其次,社會風氣的錯誤導向。當今社會,很多事例都顯現出“靠關系”、“走后門”的可行性,不管是“拼爹”還是“拼同學”都是靠關系吃飯的具體體現。這一惡劣的社會風氣,引申到公民個人的具體生活中便產生了越來越多的關系戶,從中嘗到甜頭的公民便會變本加厲的運用關系手段,惡性循環(huán)下去,一發(fā)不可收拾。
最后,社會資源相對集中,資源分配者的權利失范。傳統(tǒng)的官本位思想,讓過多的社會資源集中在政治權利與經濟實力者手中,其他人想要得到更多參與社會資源分配的機會的話,一種需要實力,一種則是“關系”。而這種“關系”則建立在某些掌權者為了個人私利不惜觸犯法律、監(jiān)守自盜上,如此,掌權者拿到了想要的私利,關系戶則有了一定的社會資源分配話語權。
所以想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作為社會公民的家長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思想和成功觀念。必須認識到,社會成功依靠的不是個人與個人的人脈、關系、走后門,而是確實能夠改變自身狀況的個人能力,是能夠推動整個社會前進的個人力量。
第二,繼續(xù)推動教育體制改革,均化優(yōu)質教育資源。名校作為社會教育資源的集中之地,吸引和存儲著大量絕對的“后備人才”,而保送制度更是加劇了優(yōu)質生源涌向名校的局面。這樣不僅損害了教育公平,還使得教育的本質“教化育人”變得功利化。
第三,國家應繼續(xù)規(guī)范權力運行,保障掌權者在社會資源分配上的純潔性。針對某些人鉆法律的空子或背著法律干一些違法的事情,國家需要做的一方面是繼續(xù)完善法律制度,深度排查,并加大處罰力度,確保查處一起,嚴懲一起,決不姑息。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掌權者的思想認識,確保權力能夠在陽光下運行,也確保個人的“慎獨”,體現在分配社會資源上就是公平正義。
不管是“拼爹”還是“拼同學”,都得有一定的社會土壤做基礎才能存在,所以作為一名有可能掌控國家資源的公務人員一定要先管好自己,再管好別人,再是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而作為社會公民,我們更應該依靠和信任的不是別人,也不是關系,而是自己的個人能力和道德操守,這是一個原則,也是一種信仰,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個人體現。所以,正確認識關系,將其中的正能量轉化為為人民服務的動力才是上上之選。
筆試試題推薦: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試題
筆試真題: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筆試真題
面試常見問題匯總: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面試常見問題匯總
面試真題: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面試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