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第1題 ( )提出了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
A.波斯納
B.特韋爾克
C.布魯巴奇
D.布魯納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波斯納認為經驗的反思非常重要,并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
第2題演奏鋼琴屬于( )。
A.識記技能
B.操作技能
C.心智技能
D.認知技能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操作技能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操作活動方式。除技能的一般特點外,操作技能還具有以下特點:操作技能的活動對象是物質性客體或肌肉,具有客觀性;操作動作的執(zhí)行是通過肌體運動實現的,具有外顯性;操作活動的每個動作必須切實執(zhí)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結構上具有展開性。演奏鋼琴符合操作技能的這些特點。
第3題提出認知結構遷移理論的心理學家是( )。
A.桑代克
B.賈德
C.奧蘇伯爾
D.韋納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1968年奧蘇伯爾在有意義言語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認知結構遷移理論。這一理論認為,一切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產生的,不受原有認知結構影響的有意義的學習是不存在的。一切有意義的學習必然包括遷移,遷移是以認知結構為中介進行的,先前學習所獲得的新經驗,通過影響原有認知結構的有關特征影響新學習。
第4題在教學過程中實施,使教師能夠了解學生學習進展情況的評定是( )。
A.診斷性評定
B.形成性評定
C.終結性評定
D.發(fā)展性評定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形成性評定一般以教學目標為參照,只關心學生是否達到了目標,不評定學生名次,為教師提供評價教學效果的依據。
第5題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 )。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內部動力
D.外部動力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學習動機是學習的動力,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一種自覺能動的、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
第6題在教學工作的基本程序中,( )是上好課的重要保證。
A.備課
B.上課
C.課外作業(yè)和課外輔導
D.學業(yè)成績的考核與評定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教學工作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中,上課是整個教學工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備課是上好課的重要保證;課外作業(yè)和課外輔導是課堂教學的補充環(huán)節(jié);學業(yè)成績的考核和評定是課堂教學效果的最終反饋。
第7題在教育對象問題上,提出“有教無類”主張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孔子提倡“有教無類”,意思是不分貴族與平民、不分國界與華夷,只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入學受教。
第8題西歐最早出現的教育專著是( )。
A.《大教學論》
B.《論演說家的教育》
C.《普通教育學》
D.《我的教育信條》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夸美紐斯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他于1632年出版的《大教學論》一書,是西歐最早出現的教育專著。
網友解析(5)
第9題根據我國《憲法》的規(guī)定,國務院有權制定和發(fā)布( )。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規(guī)
C.教育政府規(guī)章
D.教育單行條例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根據《憲法》第八十九條的規(guī)定,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根據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guī),發(fā)布決定和命令。
第10題基礎型課程注重學生基礎學力的培養(yǎng),即培養(yǎng)學生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為中心的基礎教養(yǎng)!叭敝傅氖( )。
A.讀、寫、畫
B.讀、畫、算
C.畫、寫、算
D.讀、寫、算
【參考答案】
D
試題解析:
基礎型課程注重學生基礎學力的培養(yǎng),即培養(yǎng)學生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讀、寫、算)為中心的基礎教養(yǎng),是中小學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
第11題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認為是現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
A.赫爾巴特
B.盧梭
C.洛克
D.杜威
【參考答案】
D
試題解析:
杜威的教育理論是現代教育理論的代表,由此杜威也被認為是現代教育的代言人。
第12題能夠為人的身心發(fā)展提供生理前提的因素是( )。
A.成熟
B.遺傳素質
C.環(huán)境
D.教育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遺傳素質是人身心發(fā)展的生理前提。
第13題刺激物只有達到一定強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覺,這種強度范圍叫做( )。
A.感覺閾限
B.感受性
C.統(tǒng)覺團
D.最近發(fā)展區(qū)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刺激在一定范圍內可引起感覺,低于或超過一定的強度均不會引起感覺。這個范圍就是感覺閾限。感官對刺激的感受能力叫做感受性。
第14題身處教育實踐第一線的研究者與受過專門訓練的科學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實踐中存在的某一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結果應用到自身從事的教育實踐中去的研究方法屬于( )。
A.行動研究法
B.觀察法
C.實驗法
D.調查法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略。
第15題主張把學習分為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和行為規(guī)范的學習的心理學家是( )。
A.加涅
B.桑代克
C.苛勒
D.我國心理學家
【參考答案】
D
試題解析:
我國學者把學習分為三類,即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行為規(guī)范的學習。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6道小題,每小題2分,共12分。在所給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正確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括號中)第16題 衡量創(chuàng)造性高低的標準主要有發(fā)散思維的( )。
A.流暢性
B.變通性
C.穩(wěn)定性
D.獨特性
【參考答案】
A,B,D
試題解析:
吉爾福特把思維分為輻合思維和發(fā)散思維,并認為發(fā)散思維是創(chuàng)造性的主要成分。高質量的發(fā)散思維應當具有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
第17題 ( )決定了心理學的自然科學屬性。
A.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B.心理學的歷史淵源
C.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D.人的社會性
【參考答案】
A,B,C
試題解析: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歷史淵源、研究方法決定了心理學的自然科學屬性。
第18題如果一位教師對全班學生說:“假如這次期中考試全班平均成績在90分以上,那么這個周末我們就一起去郊游!边@位教師使用的管理方法是( )。
A.團體行為矯正技術
B.個體行為矯正技術
C.團體相倚管理
D.代幣制經濟
【參考答案】
A,C
試題解析:
團體相倚管理是課堂管理的一種特殊技術。它是指在課堂管理中,把強化物與學生團體的行為表現聯系起來,針對學生團體的行為表現來決定是否實施強化物。團體行為矯正技術主要用于預防和矯正課堂上學生的問題行為。
第19題屬于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有( )。
A.夸美紐斯的《世界圖解》圖畫型教科書
B.裴斯泰洛齊的“算術箱”
C.粉筆、黑板、模型、標本
D.福祿貝爾的“恩物”
【參考答案】
A,B,C,D
試題解析:
教學手段就是教學活動中師生互相傳遞信息的工具、媒體或設備。最早的教學手段就是人自身的活動,如口耳相傳、示范、模仿、練習,主要通過語言,也包括通過表情、動作、形體等進行。文藝復興前后,出現了專門的教學手段?涿兰~斯編寫的《世界圖解》是較早的教科書,裴斯泰洛齊的“算術箱”和福祿貝爾的“恩物”都是專門的教具。粉筆、黑板、教鞭、模型、標本等,大多是在班級授課制條件下逐漸出現和發(fā)展起來的。這些教學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學活動的效率,促進了義務教育的普及和發(fā)展。
第20題實驗法可分為( )。
A.實驗室實驗法
B.情境實驗法
C.參與實驗法
D.自然實驗法
【參考答案】
A,D
試題解析:
實驗法可分為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兩種。
第21題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學習( )為主。
A.直接經驗
B.書本知識
C.實際技能
D.間接經驗
E.人際交往
【參考答案】
B,D
試題解析:
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學習書本知識和間接經驗為主。
三、判斷題(每小題1分)第22題 苛勒的完形-頓悟說與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是互相排斥對立的。( )
【參考答案】
錯
試題解析:
這兩種學說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嘗試-錯誤說往往是頓悟的前奏,頓悟則是練習到某種程度時出現的結果。
第23題男女智力總體水平大致相等,但女性智力分布的離散程度比男性大。( )
【參考答案】
錯
試題解析:
男性智力分布的離散程度比女性大。
第24題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是“教師中心論”的代表人物。( )
【參考答案】
錯
試題解析: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是“教師中心論”的代表人物。第斯多惠提出自然適應性原則和文化適應性原則。
第25題少年期是指11、12歲到17、18歲的階段。( )
【參考答案】
錯
試題解析:
少年期是指11、12歲到14、15歲的階段,青年期是指14、15歲到17、18歲的階段。
第26題教育歷史上的“兒童中心論”是學生觀的一種典型代表。( )
【參考答案】
對
試題解析:
略。
第27題學習動機是決定學習效果的唯一條件。( )
【參考答案】
錯
試題解析:
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之間往往以學習行為為中介,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習行為、提高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學習效果的唯一條件。
第28題我國現代學制的建立比歐美現代學制的建立早。( )
【參考答案】
錯
試題解析:
我國現代學制的建立比歐美現代學制的建立晚,到清朝末年才出現。
第29題新教師與專家型教師的區(qū)別主要在于二者的知識量不同。( )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專家型教師與新教師的主要區(qū)別不在于其知識量的多少,而在于知識表征方式的根本不同。
第30題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
【參考答案】
對
試題解析:
教育就是通過教師的勞動培養(yǎng)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2分)第31題 學生觀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學生觀是教育者對學生認識的基本態(tài)度,主要包括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權利、地位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看法。學生觀的核心是教育者如何看待學生的學習過程、發(fā)展過程、智力及人格上的差異及其影響。
第32題講授法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進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在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中應用最廣泛,且其他各種方法在運用中常常要與講授法結合。
第33題社會抑制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社會抑制,即個體在從事某一活動時,他人在場干擾活動的完成,抑制活動效率的現象,又稱為社會干擾。
第34題刺激分化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刺激分化是指通過選擇性強化和消退使有機體學會對條件刺激和與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應。
第35題教育機智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教育機智是指教師對學生活動的敏感性,特別是指教師對教學活動中出現的意外情況和偶發(fā)事件作出迅速靈敏的反應,果斷地采取恰當的措施解決問題的特殊教育能力。
五、簡答題(每小題4分)第36題 簡述中學生道德品質的發(fā)展及其培養(yǎng)。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1)中學生道德品質的發(fā)展 、僦袑W生道德認識的發(fā)展。中學生道德認識的發(fā)展,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表現在道德思維的水平上;二是表現在道德觀念的程度上。 、谥袑W生道德情感的發(fā)展。中學生道德情感的發(fā)展,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表現在道德情感的形式上,二是表現在道德情感的社會性上! 、壑袑W生道德意識行為的發(fā)展。中學生道德意識行為的發(fā)展,表現在意志行動的水平和言行關系兩個方面。 (2)中學生良好品德的培養(yǎng) 、僦袑W生品德培養(yǎng)中應該堅持的原則包括:理論和實際的統(tǒng)一;遵循全面性的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身教勝于言教。 、谂囵B(yǎng)中學生良好品德的途徑:豐富道德知識,提高道德認識;培養(yǎng)道德評價能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中學生的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增強抗誘惑力;道德行為和習慣的訓練。
第37題簡述影響態(tài)度與品德學習的內部條件。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影響態(tài)度與品德學習的內部條件包括: (1)認知失調。認知失調是態(tài)度改變的先決條件! (2)態(tài)度定勢。態(tài)度定勢常常支配著人對事物的預料與評價,進而影響著是否接受有關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3)道德認知。態(tài)度與品德的形成與改變取決于個體頭腦中已有的道德準則和規(guī)范的理解水平及掌握程度,取決于已有的道德判斷水平! (4)個體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齡等因素也對態(tài)度與品德的形成與改變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第38題什么是遷移?根據遷移的性質可將學習遷移分成哪幾種?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在心理學上,遷移指的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指在一種情境中獲得的技能、知識或態(tài)度對另一種情境中技能、知識的獲得或態(tài)度形成的影響。根據遷移的性質,學習遷移可以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所謂正遷移,是指一種經驗的獲得對另一種學習起促進作用。例如,掌握了26個英文字母的順序有助于按音序檢字法來查漢字;對平面幾何的掌握有助于立體幾何的學習;閱讀技能的掌握可以促進寫作技能的形成和發(fā)展,反過來寫作技能的掌握也可以促進閱讀技能的發(fā)展;寫好毛筆字有助于寫好鋼筆字。在教育工作中所說的“為遷移而教”,就是指正遷移在教學中的應用。所謂負遷移,是指一種經驗的獲得對另一種學習起干擾或阻礙作用。例如,學習漢語拼音之后學習英語的48個音標的發(fā)音最初常常受到干擾;漢字學習中在一字多音、多義的情況下互相混淆,不能區(qū)分一字多音、多義的讀法和用法。在教育工作中要避免和消除負遷移的影響。
第39題簡述氣質和人格的區(qū)別。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氣質和人格的主要區(qū)別是:(1)氣質是由生物因素決定的,是不可改變的,而人格本質上是由個人的生活經驗所形成的,會因見識和新經驗而發(fā)生改變; (2)氣質在人的早期就已呈現出來,而人格出現得比較晚; (3)在動物身上也能觀察到氣質,而動物是沒有人格的; (4)氣質是從人的情緒、言談舉止中流露出來的,不涉及行為的具體內容,而人格特征可能與行為的具體內容有關(如學生特質焦慮等); (5)受較高級認知過程控制的行為與人格有關,而與氣質無關。
六、論述題第40題 談談如何在教學中促進遷移。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1)精選材料 要想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大量有用的經驗,教學內容必須精選。在教材的選擇上,首先要重視學習基礎知識,即在教學中要重視基礎學科的教學。其次,要突出重點內容特別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基本的、典型的事實材料。 (2)合理編排教學內容 從遷移的角度來看,合理編排的標準就是使教材達到結構化、一體化、網絡化。結構化是指教材內容的各構成要素具有科學的、合理的邏輯聯系,能體現事物的各種內在關系,如上下、并列、交叉等關系。同樣的學習內容,如果教材編排得好,遷移的作用就能充分地發(fā)揮,教師的教學也能省時省力;如果教材編排得不好,遷移的效果差,教師的努力也事倍功半。 (3)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合理編排的教學內容是通過合理的教學程序得以體現、實施的,教學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發(fā)揮功效的最直接的環(huán)節(jié)。無論是宏觀的整體的教學規(guī)劃還是微觀的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都應體現遷移規(guī)律! (4)創(chuàng)設與應用情境相似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情境 學習內容與日后運用所學知識的實際情境最好相似,這樣有助于學習的遷移。因此,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利用直觀教具或生動的教學語言,增加感性認識! (5)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性 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指導作用,首先要善于把各種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同時,要把教師的指導與學生自己的總結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改善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提高遷移的意識性,從根本上促進遷移的產生。
第41題論述新課程條件下教師角色的轉變。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1)知識傳授者角色。知識傳授者角色也是新課程中教師角色之一,但不再是教師唯一的或常規(guī)的角色。教師要改變過于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努力讓學生形成積極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學生的促進者角色。教師的促進者角色是新課程條件下教師角色的根本變化,是教師角色轉變過程中的一個飛躍與突變。教師作為促進者,關鍵在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發(fā)展。教師促進者角色的特點有:積極的旁觀而不直接參與到所觀察事件中;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能力。 (3)行動研究者角色。教師成為研究者不僅有利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對教學情境中的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處理方式,這個過程是教師對自己行為的分析與研究的過程。新課程的出現,使教育情境中的問題增多并變得復雜。因此,教師應逐步養(yǎng)成自我反思、設計教育教學行為、從事教育行動研究的意識和能力。
七、閱讀資料,回答問題(每題16分)第42題 某經濟日報報道:面對調皮學生無心向學、校風日下的狀況,為感化學生,重新挽回學生的向學意識,校長曾經三次跪在講臺上為學生講課。
問題:試分析該校長的做法。
【參考答案】
試題解析:
該案例反映了教育中的困境。社會的價值取向、傳統(tǒng)觀念、教育體制、家長行為等,對教師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要求,教師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進行教育,為了滿足社會的需要、家長的需要、學生的需要和領導的需要,他們不得不屈服、下跪。教育中的困境使教師喪失了真誠,喪失了尊嚴,喪失了品格和追求。 案例中校長的做法實屬無奈之舉,其初衷是想挽回學生們的向學之心,但其做法堪疑。首先,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有理想、有個性、有創(chuàng)造力和幸福感的人。教師作為學生的榜樣,首先應具有這些品質。教師沒有思想,便不能培養(yǎng)出有思想的學生;教師沒有獨立人格,學生更無從談起;教師有理想和尊嚴,才能培養(yǎng)出有理想和有尊嚴的學生。所以,教師應先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合適,是否會適得其反。其次,站在學生的角度看這一跪,教師的人格不再神圣,而如果學生對教師不再尊重,教育的危機就更嚴重了。校長的這一跪,很可能會把學生推得離教育更遠。但這種危機不只是教師本身造成的,是整個社會環(huán)境的問題,是教育本身的問題,只有教師重新贏得社會的尊重,有了較高的地位,才能站直了腰桿教書! 〗處熞龅氖菢涞,以崇高的師德激勵自己、感化學生、影響社會;要有思想,只有有思想才能滋養(yǎng)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豐富自己的內涵,多讀書,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養(yǎng)。教師應有自己的品格,不能讓狹隘的功利左右自己的教育觀,為了外在可見的利益而喪失個人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