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說稿
山東省濟南實驗初中 李少凌
諸位專家、老師,大家好,下面是我對濟南版7年級上冊“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節(jié)的教學設計,目的不是展示,而是想請諸位專家和老師們給與點撥和指導,謝謝!
一、教材分析
1、綜述:“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是初中生物教學的傳統(tǒng)內容,集合了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為一體的重要內容之一,無論大綱教學還是新課標教學都要求教授的內容。在前面學習了“綠色植物的生理現(xiàn)象------光合作用”之后,又一植物體生理知識,同時也是集重點和難點為一體的一個部分。這一部分知識的學習,又能進一步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時提升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關系的實質性的認識。
2、教學目標:
課標對于此內容的知識要求是:“能描述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隸屬于了解的水平,能夠達到識別、回憶、舉出實例即可。
即:“說明呼吸作用的過程!
“闡明有機物對于植物體的作用”
培養(yǎng)學生實驗設計以及對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實際應用能力,知識的類比能力。
滲透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研究方法,引導合作意識。
3、知識主線:整個教學過程不能偏離以下主線。
4、難點、重點分析:
實驗設計。 呼吸的概念和實質。
光合與呼吸的關系。 實際應用的理論依據(jù)。
由表象呼吸的過渡到概念和實質。 實驗中涵蓋的基本思想。
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系。 實際應用中的理論依據(jù)。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定位:學生是教學過程的終端,是教育的主體,視教學的達成度要以學生為主要的評價標準,論教學的時效性也應以學生為主要的驗證尺碼。如不能真正認識和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能力范圍和性情趨向,那么教師的教學就會失去方向而變得徒勞,甚至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準確、科學的對學生進行分析是教師教學設計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和必要過程。
2、知識基礎:雖然教材的版本不同,但是這部分內容一般都安排到7年級上冊講述。學習的群體是剛剛跨入初中的學生,小學只是通過實例,較表淺的了解到植物的呼吸現(xiàn)象,前期的知識儲備有限。
3、能力定位:觀察力可以,但是對于較為抽象的實質性知識的認知能力有限,從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的學習習慣還需要培養(yǎng),尤其是同類知識的類比能力,內在關系等的分析還需借助教師的指引和幫助。
4、性情特點:性情趨向活潑、熱情、求知欲強、對新鮮事物敏感,但是易被學習中的障礙擊退,學習中的依賴情緒強。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興趣度,學生對教師的期望,學生熱衷的層面這些都應是教師課前了解的方面。
5、教師自身分析:由于實際教學經驗豐富,善于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和溝通,所以能較好的駕御開放式的課堂。
三、教學設計
1、指導思想: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以及教育學、心理學和新課改的理論依據(jù),將本節(jié)課基本定位為:開放性、實踐性強、具備一定知識容量的課堂,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學生會做的、能做到的,教師不要包辦代替,但決不能由此而淡化教師的指導作用,當學生遇到學習困難時,教師的及時引導是關鍵。
2、基本方式: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動手操作,引發(fā)爭論,互助學習。
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激勵性,生生互平,組祖互評,師生互評。
3、難、重點的突破:
借助學生已有知識突破難點,層層深入。由表象引發(fā)推測,借助已有經驗思考推測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進而探討實
重點以不同的呈現(xiàn)形式多次重復,加以鞏固。
4、幾個關鍵:
(1)、{導入} 的創(chuàng)設要生活化、含一定思維量的問題情景導入新課。
(2)、{氛圍} 的創(chuàng)設要激發(fā)學生活躍的思維、全體積極參與、輕松和諧的氣氛。盡量給學生減少壓力,用評價激勵學生。
(3)、{師生交流} 要真正的平等、教師對學生態(tài)度要充分的尊重。教師和藹、機智、民主的情愫要感染學生。
5、教學流程
課前準備:教師在課前帶領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將教材中的演示實驗裝置準備好。
(一)導入:用一生活實例---------“夜晚,把花草放入臥室內是否科學?”
引發(fā)學生思考。學生在生活經驗或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基本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然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思考不科學的原因,逐漸涉及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的現(xiàn)象,引發(fā)學生探究的愿望:
“植物的呼吸是否與人一樣,也是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二)設計實驗:滲透生物學基本研究方法:{單一變量的對照實驗}。
這個環(huán)節(jié)要充分放給學生,包括給學生的思維空間要充分、時間要充分,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填寫實驗方案設計稿,強調合作意識,注重集體的智慧。結合學生的特點,既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畫示意圖,使學習的形式靈活、多樣。為了能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有限時間,每小組自選一個方面進行實驗設計即可。這時教師要真正深入到學生之中,了解學生,也可以與他們共同設計,體現(xiàn)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三)展示、交流、觀察、提升、延伸:
1、依據(jù)兩個不同的研究內容,用實物投影儀,讓學生展示實驗方案設計稿,體現(xiàn)生生互動,其他學生就實驗的可行性、合理性進行評價。
預測:學生也許會在以下三個方面遇到困難,而不能考慮周全。
(1) 實驗材料的選擇。
(2) 實驗設計的基本思路----進行對照實驗、結果的驗證方式。
2、由生物興趣小組展示他們課前設計的實驗,當場操作,演示實驗結果,其他學生質疑。學生可能會存在以下疑問:
(1)為什么用“活種子”和“死種子”?
(2)為什么用四個保溫瓶?
(3)這時學生遇到了學習障礙,教師的點撥要及時到位。
3、及時滲透實驗基本思想-----“單一變量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更具有說服力。同時引發(fā)學生思考:這個實驗的變量?四個裝置研究了三個問題,這種設計的巧妙之處?由此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4、關于植物呼吸釋放熱量是學生不易注意到的,教師在課前準備一些新鮮的綠葉蔬菜,放入黑色塑料袋中密封,課上讓學生將手伸到塑料袋中,感覺到微熱。為進一步引申實驗和理解呼吸的含義打下基礎。
5、讓學生總結植物呼吸現(xiàn)象,教師用板書匯總,為下一步出示植物的呼吸作用公式打下基礎。切忌在教學中只重過程而輕視結論的總結,學生能力培養(yǎng)與知識掌握同等重要。再回歸到導入的實例中,使學生真正明確,夜晚臥室內的植物呼吸會與人爭奪氧氣,從而影響人體健康。因為以上問題的研究,是由導入的實例引發(fā)而來的,所以要前后呼應。
6、提升、引申-:假如用綠色植物的葉做為實驗材料應怎樣進行?并且注意什么?引發(fā)學生討論和思考。
(四)引出概念:
1、 由表象過渡到實質是個難點,雖然初一的學生不一定能真正的從生理的角度去理解透徹,但是如果利用前面光合作用的知識,進一步理解呼吸作用的實質,就可以降低難度。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從光合作用的公式入手,分析呼吸釋放的熱量是能量的一種形式,能量來自于有機物。
2、 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要在氧的參與下,有機物釋放能量后,要產生簡單的無機物:二氧化碳和水。
(五)引出實質:教師設問:植物為什么呼吸?學生討論?
預測:植物呼吸是為了釋放二氧化碳;植物呼吸是為了釋放熱量;
教師指導:用實驗室的材料“活種子”引導學生分析呼吸是生命活動的具體表現(xiàn),是生命的特征。生命活動的過程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可以引導學生總結初呼吸的實質。進而學生就容易明白了是“活細胞呼吸”,呼吸是每時每刻都進行的。 這樣難點就突破了。
整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基本完成,但是學生是否能進一步的理解和運用這些知識還要通過運用來驗證和鞏固。 因此題目的選擇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辯證的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對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實際應用從“促進呼吸和抑制呼吸”兩個角度去分析。
“促進呼吸強調旺盛的生命活動需要能量的提供,促能夠呼吸要為其提供利于呼吸的條件”。
“抑制呼吸要強調減少有機物的分解以及必要的環(huán)境條件”。
(六)知識內在聯(lián)系:重點就是理解光合與呼吸作用的關系。還是應從實質入手,從能量進行分析。教學方式以學生分析為主,也許學生只是從淺層面分析,但是教師不要替代,可以逐步的引導,使學生最終理解光合與呼吸不是簡單的形式上的不同,而是植物獲取生命活動的動力不可缺少的兩個密切象過渡過程。也許此部分的內容在本節(jié)課沒有時間完成,可以布置學生課后思考。第二課是在進行探討。
(七)鞏固提升:
1、設計可行的小實踐活動--------選擇同樣成熟的水果兩個,一直只放入冰箱儲存,另一只在室溫下保存(注意防止****)。幾天后感受水果的口味變化。
2、習題的選擇要少而精,多層面訓練,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
四、教學反思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雖然增加了學生思考的興趣,但是對于一般的學生也增加了思考的難度。盡量使學生從生物學的學習中獲得知識和研究方法是本節(jié)課的貫穿始終的宗旨。
由于受教材的限制,一節(jié)課完成教學流程的七個過程,相對來說容量較大,往往在個別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上不是太精細,在銜接上不太從容,感覺較倉促。但是教學的目的性體現(xiàn)較明確,就是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設計,從而進一步感悟和領會生物學的研究方式,通過對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的探討和分析,同類知識的類比和從新組合,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但是由于學生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一節(jié)課的效果不是太明顯,但是教師要不斷地努力,最終會達到理想的結果。
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性非常高,爭先恐后地闡述各自的設計方案,顯示了極大的探究熱情,智慧的火花隨處可見。但是,在實驗原理的領悟和實驗步驟的設計方面暴露出許多的漏洞,表現(xiàn)出初一學生思想的活躍性與思維的局限性并存,同時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待于培養(yǎng),對實驗結果預測的科學性不強,需要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完善設計。逐步養(yǎng)成科學的思維習慣,提高實驗設計水平,一次在以后的教學中能既注重培養(yǎng)學生形成積極主動學習態(tài)度,更應注重學生獲去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能力培養(yǎng)。
注重生生參與、師生交流、平等和諧,學生合作學習,共享集體智慧是本節(jié)課的重要培養(yǎng)目標。雖然師生間較陌生,由于教學過程較合理的設計,所以學生和教師很快的進入了狀態(tài),形成了融洽的課堂分為,但是還是有些學生放不開,較為拘謹,也許與平時缺少此方面的訓練有關。
本節(jié)課在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的基礎上,又不拘泥于教材,同時對教材也進行了再加工。突出了教材背后隱含的,注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指導思想。雖然學生對于實驗的設計較幼稚、分析能力較浮淺,但是教師的教學嘗試,學生的學習體驗是最重要的。教學永遠是件遺憾的事情,絕對沒有完美的課堂,但是會有不斷創(chuàng)新的課堂,這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