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時間:120 分鐘考試總分:150 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 小題,每小題3 分,共45 分)
1.【答案】D。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技術的應用。
2.【答案】D。模式識別技術。
3.【答案】A。wav。
4.【答案】B。緊密型。
5.【答案】B。機器語言程序。
6.【答案】D。逗號
7.【答案】D。D7。
8.【答案】A。。
9.【答案】D。使用權。
10.【答案】A。24+21+20。
11.【答案】無。解析:關鍵幀用來定義動畫變化、更改狀態(tài)的幀,在時間軸上顯示為實心的圓點;空白關鍵幀中不包含舞臺上的實例內容,表現為空心的圓點;普通幀表示時間軸上顯示的實例對象,在時間軸上顯示為關鍵幀后面填充的灰色方格。
12.【答案】A。圖標中一共有6 個字段。
13.【答案】C。1/4。
14.【答案】B。傳輸層和網絡層。
15.【答案】C。100.9MB。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 小題,共30 分)
16.【參考答案】網頁圖片顯示不出來,可能的原因:①文件路徑出錯,應該使用相對路徑,不應使用絕對路徑②文件名中不應該有漢字,應該是小寫半角英文字母。③文件格式應該是jpg,或gif 等網絡支持的格式,不應該采用bmp 格式。(有2 點即可,每點5 分)
17.【參考答案】OSI 參考模型的體系結構圖如下:
應用層(1.5 分)
表示層(1.5 分)
會話層(1.5 分)
傳輸層(1.5 分)
網絡層(1.5 分)
數據鏈路層(1.5 分)
物理層(1.5 分)
18.【參考答案】(1)封閉型任務的特點:①學習目標、任務要求、相關的資源相對比較明確②教師對任務當中的重點要有明確的分析,引導學生重點掌握③學生可以進行個體學習,也可進行分組,任務完成后能獲取解決其他問題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5 分)(2)封閉型任務:給出一段文字,要求對這段文字進行排版,排版要求明確,要求學生按照排版要求完成文字的排版。(5 分)
三、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 小題,共40 分)
19.(1)【參考答案】老師采取的教學策略主要有:①話題導入新課。用學生熟悉和喜愛的“新龜兔賽跑”話題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2 分)②任務驅動法教學。將新課內容
包含在任務之中,將學生分組,并讓學生自主探究如何插入“外部圖片”,充分體現學生的合作自主探究性的學習。(2 分)③適時總結,小組評價。老師最后進行總結,讓學生在整
體上掌握圖片插入的方法和技能,學生解說圖片,其他小組評價,讓學生的學習熱情貫穿始終,在學習中獲得客觀評價,進一步促進學習。(2 分)④鼓勵創(chuàng)新。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不同主題的作品。(2 分)
(2)【參考答案】老師教學行為中的可取之處:①及時的自我反思和調節(jié)。老師在第一次教學中發(fā)現問題,如學生興趣不高,效果不佳,就及時進行教學策略的調整,并取得較好效果。
(3 分)②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個性與全面發(fā)展的統(tǒng)一。(3 分)③教學過程安排得當。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相聯(lián)系,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新課,并貫穿始終,實現了以“激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為目標的教學。(3 分)④體現“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改理念。整個課程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為指導,學生分組合作,任務驅動教學法的自主探究性學習,并有及時的小結和生生之間的評價,始終讓學生去主動學習。
(3 分)
20.(1)【參考答案】①陳老師指定的評價量表中的評價內容比較全面。既有對學生知識和技能掌握的評價,如“技術實現”,又有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習的自主性和對知識靈活運用的評價,如“規(guī)劃意識”“審美表達”“主題思想”等,最后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注,即“創(chuàng)新能力”的評價。(5 分)②陳老師制作評價量表的評價指標設置不合理,他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點,如規(guī)劃意識、審美表達等評價指標,超越學生的評價能力范圍及他們的認知水平,同時沒有結合作品的特點來激發(fā)起學生的參與熱情。(5 分)
(2)【參考答案】對于趙老師的教學,有如下建議:①評價方法中,課前制作一個評價量規(guī),讓學生討論過后按照量規(guī)進行評價,同時教師要給出整體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有一個全面和客觀的認識。(5 分)②評價內容不夠全面。老師在關注學生技術技能掌握的同時,還應關注學生在過程中的表現評價,如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熱情,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等。(2.5 分)③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應及時診斷和反饋,給予正確引導,讓學生在本堂課中解決問題。(2.5 分)
四、教學設計(分2 小題,共35 分)
(1)【參考答案】通過閱讀材料,這個班級的學生的特征如下:①從整體上看,這個班級的學生知識基礎參差不齊,來自城市的學生比較熟悉計算機操作,文件夾的基本操作能夠掌握,而農村的學生由于條件所限,接觸計算機機會少,基礎較差,還不能完全掌握。(5 分)②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生,以形象邏輯思維為主,同時好奇心更加強烈,好動手,喜歡探索,因此這是培養(yǎng)他們學習興趣的關鍵階段。但是他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5 分)③這個階段的學生會比較在意同齡人的態(tài)度和評價,但對成人的教導比較敏感,是他們叛逆時代的開始。在教學過程中應多加鼓勵和肯定。(5 分)
(2)【參考答案】考慮到班級學生的差異性,教學過程中會注意進行“分層教學”,同時考慮到初中階段學生的特點,教學內容會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教與學活動設計如下:
“你的學習資料如何整理”討論話題引入,討論主題是如何規(guī)整學習資料才能又迅速又方便找到自己想要的資料。(2 分)
學生代表發(fā)言,分享自己不同的規(guī)整學習資料的方法,各有優(yōu)劣,引發(fā)學生的討論熱情,最后順勢進入新課內容。(2 分)
順勢引入計算機中的小助手——文件夾的存在,介紹基本概念。(1 分)
學生思考,文件夾可以做哪些工作,讓學生意識到文件夾的重要性。(1 分)
學生進行分組,每組4 人,基礎好的同學給基礎差的同學講解建立文件夾的方法,之后學生自主探究任何進行學習資料快速和有效規(guī)整學習資料的方法,比如復制、移動、重命名等操作。(3 分)
學生參與評價,小組代表對其他小組成果進行評價,如資料的歸類是否合理,查找是否方便快捷等。在老師引導下,學生總結文件夾的功能意義和基本操作方法。(2分)
采用任務驅動法,將學生進行異質分組,任務一是找到規(guī)整資料的方法,二是完成學習機上雜亂無序的學習資料按學科整理好。任務進行計時。(3 分)
對小組的任務成果進行展示,從多個角度評價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并給出改進建議,并順勢對本堂新課做出小結,同時引導學生討論文件夾和文件之間的關系,完成新課。(2 分)
布置任務,回去把自己的計算機中的個人資料進行規(guī)整。(2分)
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會利用文件夾進行資源管理的便利性,養(yǎng)成進行信息分類管理的習慣。(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