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如何看待現(xiàn)在所倡導的“研究性閱讀教學法”?
2、《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目標要根據(jù)哪三個維度進行設計?(即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是什么?)
3、語文第二課堂如何開展?如果要籌辦一個校園文學社,你認為自己有哪些優(yōu)勢?你將怎樣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自己和學生的優(yōu)勢?
4、如何在課堂上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大膽創(chuàng)新的平臺,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5、如何看待網(wǎng)絡語言的興起?
6、在語文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內(nèi)容,講了索然寡味; 不講卻又于心不忍,那究竟如何來處理這一部分內(nèi)容呢?
7、經(jīng)常有學生在語文早讀時背英語單詞,或演算數(shù)理化試題等。如果你遇到這種現(xiàn)象,你將如何面對語文教學中出現(xiàn)的這種尷尬場面?將采取什么辦法使學生欣然回到語文課本中?
8、新課標以全新的理念談到了課外閱讀的問題,要求“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有較豐富的積累”,但是,從目前的總體現(xiàn)狀看,高中生的課外閱讀基本上還處于一個盲目、隨意、無序的狀態(tài)。你認為應該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9、你覺得現(xiàn)代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應具備怎樣的素養(yǎng)?
對下列作品進行解讀,時間五分鐘
1、柳永的《雨霖鈴》
柳永《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2、辛棄疾的《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3、李密的《陳情表》
陳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閔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湯藥,未嘗廢離。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待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たh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以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事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卒保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4、歸有光的《項脊軒志》
項脊軒志
歸有光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 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簌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 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家有老嫗, 嘗居于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 一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 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闭Z未畢, 余泣,嫗也泣。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 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 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 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后六年,吾 妻死,室壞不修。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 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